[置顶]学习适用于工作和学习的处事之道 ——读《讲好你的故事》





沈文才

沈文才
  图中男人西装革履,自信的神态,棱角分明的轮廓,让他自带气场。
  沈文才(Eric Sim)来自新加坡,曾先后任职于渣打、花旗和瑞士银行,最高担任董事总经理;如今,他是领英上拥有近三百万关注者的专栏作家。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,他是卖虾面小贩的儿子,他的名字已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等待列表里“等待”了超过20年;更难以想象的是,他幼时不善与人交往,中学时甚至数学不及格。
  充满挑战的人生为沈文才带来了经验、方法和自信。

苦学数学——换来人力资本

  数学成绩和人力资本有什么关系?实际上,这是能力与机会的关系。
  沈文才高中时学习成绩特别差,15岁时很多科目的成绩都很糟糕,社交能力也很弱,不自信,也不擅长运动。为了专攻数学,他死记硬背记住了2和3的平方根,还把过往试卷做了无数遍,用“笨办法”学习数学,这是他能力资本的积累。终于,一些题目他仅看眼题干就已经知道了答案,同学来讨教题目,他甚至能告诉对方书后答案的错误。最后甚至有家长付费请他为低年级同学辅导,得以让他挣得了自己高中和大学的食宿费。这是他社会资本的积累。
  我们常听到“笨鸟先飞”,或许偶尔对此方法嗤之以鼻。虽然沈文才可能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,但是他的意志力值得学习。同时,这件事也提醒我们,在某方面有特长并乐于助人,能为自己带来人脉与机遇。

专才还是通才?

  我曾参与了一场关于专才与通才的辩论,和同学激烈讨论社会究竟需要哪种人才。与观点迥异的辩论不同,书中给出的是个折中的建议: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,哪个极端都不好。
  沈文才以快餐店的套餐作比,将人的能力比作三种食物,并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举例,就像这样:

🍔王牌特长 🍟次要专长 🥤兴趣爱好
工程学 金融知识 计算机编程
金融工程 培训 中国市场
投资银行 销售技能 写博客
教学 银行业务 制作视频
公众演讲 社交媒体 直播制作

  这样的“套餐型”人才,便是所谓“复合型人才”。
  相较于一维的专才,复合型人才在行业受到冲击时面临更小的淘汰风险;相较于多面手的通才,避免了各领域知识储备不够深厚,更不容易被取代。
  世界千变万化、日新月异,要想在变化中找到立足之处,有所成就,成为复合型人才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。作为学生,将成为复合型人才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样十分重要。下面的表格展示了某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能力,作为示例:

🍔王牌特长 🍟次要专长 🥤兴趣爱好
👶 吃、睡 啃手指
🧒 学前课程 围棋
🧑‍🎓 语文 数学 滑雪
…… …… …… ……

别当MVP(最有价值球员),要当MIP(最快进步球员)

  2011年,沈文才从一家大型银行辞职,成为一家顶级国际投资银行香港分部的董事总经理。新的部门有相当多的人背景优越——或家境优渥,或毕业于优秀大学,抑或兼而有之。“我手下一位分析师员工就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,能流利地使用三种语言,做起事来既娴熟又专业。 ”与之相比,沈文才是小贩的儿子,毕业于新加坡的一所大学,此前在银行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没见过这样的人,并因此感到不知所措和自卑。
  好在,这样的情况很快改变了。在投行工作的第一年,他的朋友向别人这样介绍他:大致说一遍他从底层开始、一步步成长为顶级投行的董事总经理的故事。听了几次这样的介绍后,沈文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,也发现了自卑感的来源——错误的自我定位。
  和我们中的很多人一样,沈文才总是希望成为所在领域的“MVP”(最有价值球员),然而成长和教育背景决定了这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于是,成为“MIP”(最快进步球员)成为了更佳选择。
  认知的转变帮助沈文才取得了自信和成功,这种方法同样能够为我们所用。我们应坦然对待和接受自己的背景和过去,在未来不断进取。对待其他不如意亦是如此:改变认知,乐观应对。